戴锦华×李沫筱×驳静:女性叙事如何改变?@DT51
Hide
活动嘉宾
戴锦华
北京大学人文特聘教授
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李沫筱
制片人、山一联合创始人
主持嘉宾
驳静
《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活动日期
2023年9月28日(周四)19:00-21:00
活动地点
RENDEZ-VOUS
活动地址
DT51 3F 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98号院1号楼 活动费用 免费 活动当日凭报名短信进场
坐席有限,先到先得 直播平台 抖音搜索并关注 RDV時間 直播 新浪微博 @SKPRendezvous 无法到达现场的读者,请以直播形式观看本次活动
【活动内容】
电影人正在觉察社会的微妙变化,并将它安排到电影场景里。 他们安排主角打车时遇到女师傅,去医院碰到男护士;去别人家里做客,安排男人系着花围裙在厨房忙活,安排女人喝着啤酒在看球赛;如果主角需要去医院看病,走廊里有人在悲伤,换成男的吧,别总让女性蓬头散发、呼天抢地;去菜市场,逛来逛去买菜的群演全安排的男的,去餐厅吃饭,主角背后,也是让男生和男生约会,女生和女生约会。他们安排一个出轨的女人说,“我只是犯了全天下男人都会犯的错”,安排一个男人说,“一个女人一辈子没造过反是不完整的”。 《爱情神话》剧照 近几年来,在电影业这个传统上一直由男性主宰的场域里,开始出现了更多女性编剧、女性导演、女性制片,也出现了以女性为主要讲述对象的热潮。山一联合创始人李沫筱2017年以艺术总监身份联合创立中国首个且唯一官方国际女性电影节“山一国际女性电影展”。同为制片人的她,每年都会看大量的国内外的女性电影,与不同的女性导演进行合作。一个最为直观的变化和现象就是越来越多的青年创作者在女性意识上、在性别平等上有了更大的自觉。女性独特的生命体验会给电影表达和故事叙述注入新的生命力量,这种力量包含女性复杂多变又迷人的情感关系,这是女性创作者的优势。 《芭比》剧照 市场上有关女性题材的作品,呈现多种面向。前几年“大女主”剧曾非常流行,一个女人从底层逆袭,事业爱情双丰收,这样的主角从前一直是男性,现在换女性了,似乎是种进步,而且女性形象也一改柔弱,以强悍示人。就像北京大学人文特聘教授戴锦华所说,这些作品里面,“女主人公的生命逻辑,统治逻辑,战而胜之的逻辑,基本上是对男性逻辑的复制,是一个女帝,女性主导者,跟男帝、男主管,没有什么不同”。这样的作品,并不是女性主义的真义,因为它们并没有全面展现女性现实。 那什么才是“女性主义的真义”?什么是“女性电影”?如果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本质地定义女性,本质地去想象电影。然而电影又是一个生机勃勃、变动不居的艺术。它的公共性、大众性和社会性,以及电影的技术和工业素质,决定了电影是一个始终变化的艺术。 《达荷美女战士》剧照 而女性是人类的一半,所有与人类相关的命题,都可以成为女性命题。所以女性主义不是女人主义。当女性不单纯等于女人,而是成为从弱势者、被压迫者、被放逐者的角度,去看待世界的可能性的时候,女性成为了一种资源、一种思想的提供者和创造者。那么,女性电影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丰富了电影艺术,提供了差异性的观察与创造。所以,“女性电影”难以成为一个简单的定义。尊重每一个个体差异,不仅是女性主义的诉求,也是所有人共同追求的目标。这或许只是一个心中的乌托邦信仰,但丝毫不意味着我们会放弃它。而相反坚持它正是某一种对现实的忠诚,正是某一种我们相信我们可以改变现实,而现实也必须被改变的一种力量和勇气。 2023年9月28日(周四)晚19:00,北京大学人文特聘教授、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戴锦华,制片人、山一联合创始人李沫筱,《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驳静将做客 DT51 3F RENDEZ-VOUS,谈谈荧屏内外,能让女性会心一笑的“女性主义”。
【活动嘉宾】 戴锦华 北京大学人文特聘教授、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著名学者和文化批评家,研究领域涵盖文化理论、社会学以及文学和电影等多个领域。她对后现代主义、性别与身份认同、全球化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和思考。
李沫筱 制片人、山一联合创始人。2017年以艺术总监身份联合创立中国首个且唯一官方国际女性电影节“山一国际女性电影展”。2021年作为总制片人发起“山一女导演短片扶植计划”,已孵化完成15部作品。其中孵化项目“口腔溃疡”入围2022年第75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影评人周单元。监制及制片代表作:《普通夜晚》《在你身边》《好奇的不是猫》。 【主持嘉宾】 驳静 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法国国家视听研究院。现为《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推荐阅读】 《厌女》 作者:[日]上野千鹤子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光启书局 翻开《厌女》的五个阶段: 1. 好奇。人人都在说厌女,到底什么是厌女? 2. 认同。“厌女,在男人身上表现为女性蔑视,在女人身上则表现为自我厌恶。”(请翻到P2) 3. 反思。深入理解厌女的机制,借以反思自身的亲密关系。原来,“女人的厌女症从母亲处学来”。(请翻到P124) 4. 自觉。对厌女症越来越敏锐。“我不是一般女人嘛”也是一种有伪装的厌女。(请翻到P202) 5. 虽然愤怒,但也更爱自己,更爱女性与女性的联结。借用上野老师的话:“生长于这个厌女症的社会,不被厌女症浸染的女人,恐怕不存在。女性主义者就是自觉意识到自身的厌女症而决意与之斗争的人。 《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 作者:[日]上野千鹤子/田房永子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女性主义是什么?为什么我们需要女性主义?如何用女性主义进行思考?围绕上述种种问题,日本著名学者上野千鹤子与知名漫画家田房永子,开始了一场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课堂。她们用幽默的语言、传神的漫画,回溯女性主义的发展历程,畅谈母女关系、性、工作、婚恋、育儿等日常生活中的议题,驳斥关于女性的刻板偏见。这堂课不仅开启了一趟全新的旅程,更告诉我们:女性主义,不仅仅关乎女性,更关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 《应得的权利》 作者:[澳]凯特·曼恩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应得的权利》是康奈尔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凯特·曼恩的振聋发聩之作。在本书中,她融合女性主义、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知识,犀利地剖析了近些年来引起高度关注的社会事件,案例涉及医疗系统、家务劳动、性暴力、公共事务等多方面,揭示了自由平等表象之下,处处可见的性别不正义现象。从中我们将看到,男性如何仅仅因为性别而获得系统性的优势和特权,从而打压女性应得的权利,并对女性造成伤害。
本次直播为SKP RENDEZ-VOUS在抖音的专场系列直播之一。 【RDV時間】携手抖音“大有学问”项目,以文化、艺术、设计等领域为内容核心,为读者与观众持续呈现高品质的讲座、沙龙、对谈与互动。欢迎与我们一起,感知思想的生命力,保持文化的共感,投身世界的广袤。
(3个月前)
(3个月前)
(3个月前)
(3个月前)
(3个月前)
(3个月前)